报名咨询
报名咨询
首 页
考试快讯
考试快讯
开班资讯
内页试听券
内页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咨询电话:029-82657005
负责老师:张老师
电子邮箱:1834265738@qq.com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众号
报名咨询
报名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考试快讯
科普|老师为什么叫“老师”?
发布时间:2021-10-23 09:57:00   阅读:89   来源: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培训中心

这个问题你一定想到过

但从未细究

那就是

“老师”为什么叫老师?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先生”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看完这篇文章,保证你能学到不少新鲜叫法!


· 夫 子 ·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师 长 ·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 山 长 ·

是历代对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 西 席 ·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


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 师 保 ·

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


《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科圣” 墨子


· 宗 师 ·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 教 授 ·

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 学 博 ·

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汉代教育家 董仲舒


· 讲 郎 ·

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


《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 教 谕 ·

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


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古代对教师的称呼颇具历史趣味,现代对教师的称呼(准确说是“指代”)则更讲究情感创意啦~


下面这些表达,是不是曾经多次出现在你的作文中?


 园丁 :常喻指教育工作者。柳仲甫《园丁之歌》:“好花要靠园丁育。”


 蜡烛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所以,常用作对老师的尊称,可谓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春蚕 :李商隐在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人们便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高度的评价。


 春雨 :教育是一场春雨,而老师就是这布施“春雨”的使者,当这“春雨”知节发生之时,便能滋润心灵,呵护成长,收到润物无声之效。


 人梯 :指为别人的成功而作自我牺牲的人,现亦用来做对老师的最高评价。如:他甘当人梯,言传身教,培养青年一代。


 孺子牛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人类灵魂工程师 :苏联前领导人加里宁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



现如今,老师们既是学生“学习中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益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产生出更多个性而亲切的称呼老张、李姐、王哥……


但无论老师的叫法有多“善变”,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不会变——TA,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第59期国际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

火热报名中......

扫码立刻报名





国际中文教师证


一、考试形式

笔试和面试同一天考,笔试满分40分,面试满分60分,共计100分。
60~75初级证书
76~87中级证书
88~100高级证书
二、培训时间

(1)面授班(周末班&集中班):

十年沉淀,首屈一指,西安业内名师风云汇聚,已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高教学水平的国际中文教师为己任,考、教合一,考试通过证书只是最低要求和入门的第一步,交大学习,一生难忘。拓交际圈子、养文化底蕴、学汉教真知,育授课能力。


(2)线上班:

统一内部自编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四大名师授课、五大模 块十大标准、线上线下完美结合、全球实训就业服务、终身免费职业规划。课 程 130 课时,另外赠送在线练习题库、在线考前串讲全真课程。


三、证书优势 

全球统考、全球认证、海外就业,认证唯一,强化理论,重视实训,学员 遍布世界各地,证书专业性和权威性而深受行业认可。

同时,证书兼具终身化、 全龄化、职业化三大核心优势。

终身化:一次认证,终身认可,终身有效,无需复审。面授班学员终身复学,一次报名,终身学习。 

全龄化:非完全已考取证书和就业为目的的培养模式,让学员年龄阶段覆 盖较广,18-55 岁(个别可延长至 60 岁)的全龄化学员年龄阶层,适合全部年龄段的学员报考学习。 

职业化:培训注重教师修养、品德的塑造和实践授课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考证不是最终目的,能够具有进入国际教师行业的实践授课能力,实训演练是课程的核心优势和最大特色。 

对外汉语教学,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能教汉语,它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项教学技能;

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才能胜任一定的对外汉语执教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内汉语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靠自学是不可能掌握的。

西安交大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教材全部选用内部自编教材。

培训计划依照国家汉办考试大纲制定,考教结合,考试模式与国家汉办官方考试形式等同。

西安交大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独特,教学模式新颖;

在原有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华才艺体验课、教学情景模拟训练、讲练实习等培训新思路、新模式。

课课“学以致用”,堂堂“学以致变”,以教学方法 和工具展开教学实训。

面授班课程的质量和高度,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都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 的,非一般的社会机构所开设的考证网课可以相提并论。

培养对象


移民,留学,访问交流学者;

外企员工,培训机构老师;

汉办/侨办公派教师/志愿者申请者;

退休赴海外授课老师;

热爱中文教育事业的人群等。

我们的风格

有趣、最新、实用、精炼、深入浅出、 丰富多彩 、印象深刻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篇(二十四节气)——霜降
下一篇:收藏|听课的重要性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09025196号-1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邮编:710061  电话:029-82657005  课程老师:18192875609(同微信) 18192875607(同微信)
公众号
报名咨询
报名咨询